四川音乐学院赴黑水县开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创新计划社会实践课程

次阅读 创建时间:2022-08-23    来源:成都音乐网

为迎庆党的二十大,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四川音乐学院“社会实践课创新计划”实施方案》(川音院 【2020】103号)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课创新计划”在我校“立德树人、以艺化人、以美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追寻红军长征在四川的足迹、切身感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阿尔麦多声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四川音乐学院“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创新计划社会实践课程于2022年8月16日-18日圆满完成。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参加本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创新计划社会实践课程的是来自声乐歌剧学院、音乐基础教育部、流行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共计18人。

非遗之美孕育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服务乡村振兴

8月16日,实践团队一行来到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文化馆开展以“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座谈会。黑水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何红梅局长主持会议,并对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发展历史、保护现状、发展规划做了简要介绍。


阿尔麦多声部民歌非遗传承人孔塔老师向实践团队师生全面介绍了阿尔麦多声部民歌具有“生动地反映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劳动场景和内心世界”的特点,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土壤和地理背景”,是阿尔麦人的情感纽带和文化基因。他特别强调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关键在于保持原汁原味的传承,但是,目前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和保护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进中小学、如何进青年人的头脑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声歌学院邹筱丹副教授在座谈中谈到:四川音乐学院师生具有对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深厚情怀、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如何探索一种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传承保护方式尤为必要。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基础教育部乐理教研室主任张乐副教授认为: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关键在于普及化,采用多元化的传承方式,充分发挥四川音乐学院的专业优势,共同推动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中国声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声歌学院潘徽副教授,流行音乐学院张文博老师就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谈了自己的看法。

2020 级声歌学院民族声乐系硕士研究生刘敏,在座谈会现场一展歌喉,现场演唱了民歌《北京的金山上》、《羌族酒歌》,展现了川音学子的活力和风采。实践团队师生通过交流、记录和整理,深刻感受了阿尔麦多声部民歌的魅力。

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

座谈会结束后,实践团队一行来到芦花会议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师生全面了解芦花会议的背景、过程和伟大历史意义。芦花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继两河口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团结和信任,进一步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行动。关键时刻明是非、顾大局、善团结才是共产党人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芦花会议提高了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认识,厘清大是大非问题,克服张国焘的阻挠,对团结红四方面军北上、集中红军主力向松潘毛儿盖挺进起了积极的作用。


随后,在芦花会议纪念馆广场,马克思主义学院朱社员老师领誓,实践团队师生面向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芦花会议纪念馆广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受到感染的多才多艺的师生们用歌声演绎红色艺术,用歌声缅怀革命历史,师生们深情唱响《五星红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用饱满的热情、嘹亮的歌声抒发对伟大中国共产党的执着热爱和真情祝福,以及表达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8月17日,实践团队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来到了红军长征爬过的达古雪山之“红军桥”,在“红军桥”上,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红军们的影子,心中的敬畏悠然而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朱社员老师在“红军桥”上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达古冰山是红军长征时期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红军在达古冰山周围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其中得到了当地淳朴藏民的粮食和人力的支持,最终战胜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伟大胜利,为长征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随后,实践团队一行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昌德红军文化广场,这里以红军长征翻越昌德雪山时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为基础,再现当年红军长征过雪草地、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熬盐筹粮等战斗及生活场景。


据悉,昌德村充分发挥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立足“红色昌德”的发展定位,先后建成红军文化广场、红色教育基地,成立了红色昌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红色+民宿”的乡村振兴新业态,探索出了一条“红色+绿色”的产业振兴之路。实践团队师生深刻体会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思路。

本次“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创新计划社会实践课程由声乐歌剧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策划并实施,声乐歌剧学院邹筱丹副教授担任带队总负责人,声歌学院潘徽副教授、音乐基础教育部乐理教研室主任张乐副教授、流行音乐学院张文博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朱社员老师作为带队教师参加了此次社会实践课程。本次社会实践课程得到黑水县人民政府、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


本次“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育人创新计划社会实践课程行程紧凑、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获满满。下一步,实践团队将继续坚持以“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为导向,深入钻研、深度调研,优化整理宝贵的民歌创作素材,赓续红色血脉的伟大精神力量,不断总结提高,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研究实践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