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施光南,歌声传唱五湖四海,一生坎坷49岁脑溢血英年早逝

次阅读 创建时间:2022-05-20    来源:网易娱乐

有时候不得不说老天的确不公平,有些人自出生起就带着无与伦比的天赋,在某一方面,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并且从小就会展露光芒,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才能。


天才少年

这种天赋是后天无法追赶和靠着勤奋努力就能比拟的,有时候有些人注定就是天才。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各行各业都是百花齐放,除了在国画和书法上有与众不同的天才以外,还有音乐届也出了一位无与伦比的天才音乐家施光南。

相比较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另一位音乐家聂耳,显然施光南这个名字对于大家来说更为陌生,不过施光南却是一位有着卓越音乐天赋的天才,他的一生也更加坎坷曲折。


如果天才之路伴随的是命运多舛,你想要的是普通的人生还是天才的人生?

施光南出生于1940年8月22日的四川重庆,施光南的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施复亮和母亲钟复光都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早期的革命知识分子,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付出了卓越的贡献。

也正因为施光南父母的繁忙,没有时间照顾施光南。将四岁的施光南送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跟随爷爷奶奶长大。施光南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没有后天的培养和系统的学习,依旧是难掩其光芒。


五岁时,施光南已经可以创作出人生的第一首童谣《春天》。欢快的歌词以及曲调让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五岁小孩之手,施光南用这首歌参加重庆市青少年歌唱比赛,并且靠着这首童谣得奖。

自此也开启了施光南的音乐之路,他大受鼓舞,加上天生的热爱,让其经常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1949年,施光南在金华城内小学毕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施光南也被父母接到了北京一起生活。

音乐之路

施光南就读于北京圆明园旧址上的101中学,在这所中学里,施光南的才华也得以实现,他负责校内音乐刊物《圆明园歌声》的编辑工作。


主要是刊登一些海内外最新的音乐作品赏析,为同学们带来不同类型的音乐新作。施光南时常将自己的创作的最新作品也悄悄地刊登在这本校刊之上,并且用笔名刊登。

竟然没有人质疑或者发现施光南的作品和其他成人音乐作家的作品的区别。施光南和普通的同龄男孩也完全不同,他身上有很强的音乐艺术气息。

别的男孩子都喜欢跑跑跳跳,四处玩耍,施光南永远安安静静地埋头思考自己的创作和解析一些优秀音乐作品。


他给别人的印象也是安静而内敛,时常不说话,像是空气一样的存在,但是只要提到音乐,整个人都会侃侃而谈,眼里带着灼灼的光芒,整个人也散发着与众不同的耀眼光芒。

让施光南意想不到的是,他用笔名刊登在校刊上的一首歌曲《懒惰的杜尼亚》,竟然被改编,并且在音乐会上演奏,当演奏结束以后,无数的观众为之喝彩。

施光南也第一次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巨大的满足感,也更加坚定了施光南的音乐之路,他立志要成为一位音乐家,创作出前所未有的音乐作品。


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施光南在初中毕业以后决定报考音乐学院,系统的学习音乐知识,毕竟他现在只是自学,靠着天赋去作曲,还有很多东西和音乐知识需要去学习。

原本施光南的音乐基础知识并不好,十分欠缺,不过由于其出色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天赋。

还是被一位主考的音乐老师赏识,并且认为施光南在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上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和感知,破格入取其进入音乐学院附中,先将基础乐理知识学习好。


创作之路

1957年9月,施光南成功进入天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这里既带给了施光南前所未有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其在音乐上更进一步,也带来了无数的非议和打压。

天才自然是有与众不同的一面,他既然有天赋做出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作品,也必然会对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十分坚持,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施光南看着安静内敛,不争不抢,性格平和。但是在创作音乐作品上却一点都不会让步,有着自己的倔强和观念。


1958年,"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 即将在奥地利举行,中国音协面向全国征集音乐作品,自然身为中央音乐附中也号召和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参加投稿。

施光南靠着天赋很快就写好了一首音乐作品《青年友谊圆舞曲》,并且在音乐附中的众多学生的作品里脱颖而出。

不过施光南并不满意《青年友谊圆舞曲》的改编作曲的两位老师,因为他们将这首曲子改后,完全改变了这首曲子原本的内涵和要表达的意境。


也正因为施光南的反对,被扣上了狂妄自大的帽子,遭到了所有老师的反对和抵制,最终这首曲子被学校撤下,不再采用。施光南也因为直言不讳的个性开始被学校和老师一味打压。

毕业以后,施光南被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工作。可惜施光南还为施展才华,就因为特殊时期,被发配到偏远的农场改造。

施光南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也始终不放弃自己的音乐理想,创造出了脍炙人口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度过这些艰难岁月以后,为了庆祝平反,又创作出了《祝酒歌》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


施光南又陆陆续续创作出很多歌曲,比如《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优秀的作品。

这样一位有如此丰厚作品的音乐人却是一穷二白,生活十分贫困。一首歌曲的报酬只有几百块钱,甚至没有普通上班族要挣得多。

但是施光南却不在乎这些物质条件,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音乐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他每天都坐在父亲送给他的旧钢琴前,穿着开线的毛衣,喝着冷水啃着硬馒头,废寝忘食地进行创作。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身体也遭到了极大地损害和透支。

1990年5月2日,为音乐而生的施光南因脑溢血去世,享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