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成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西洋音乐的?

次阅读 创建时间:2020-06-15    来源:方志四川

在20世纪初,西洋音乐对于成都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字眼,因为那只和西方的生活方式有关。成都华西坝上那些外籍教师住的小洋房里,客厅地上铺着地毯,墙的一面有壁炉,最显眼的摆设,通常是钢琴。小洋房里常飞送出叮叮咚咚的钢琴声,如果有人路过房外花径,悦耳的乐声必定会将他的目光引向那藤萝掩映的房子。
后来,对西洋音乐知之甚少的成都人,终于有了一位启蒙老师,他就是从日本东京音乐学院留学归来的叶伯和。叶伯和是带着小提琴、钢琴和音乐教材、乐谱回到成都的。1914年,他登上了四川省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专修科的讲台,这是四川第一所开设音乐专科的学校。叶伯和是第一个介绍和使用五线谱,第一个教授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第一个讲授唱歌技能及乐理、和声学等西洋音乐理论的人。叶氏门人的后辈,成了成都最早演奏西洋乐器、唱“洋歌”的人。

239.jpg
      上世纪30年代中的一些年月,每到周末,位于成都市锣锅巷的叶宅就热闹起来,带着大提琴、小提琴、单簧管和其他西洋乐器的人们鱼贯而入,他们是成都早期的音乐爱好者。通过叶伯和发起的“海灯乐社”,他们可以在这里过过音乐的瘾,寻觅到知音。他们借叶家的钢琴,举办小型室内演奏会。从叶宅里,飘出过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后来,成都要举办音乐会了,然而,偌大的成都,找不到一个音乐厅,只能用礼拜堂代替。 暑袜街的礼拜堂,靠近繁华的春熙路,平安夜的时候,里面会飘出空灵美妙的赞美诗。 暑袜街礼拜堂要举行音乐会了,有没有人知道音乐会呢?当然有,那是省艺专、南虹艺专、四川大学、华西大学的教授学生和流亡成都的外省文化人。 教堂只能坐五六百人,对于一大批音乐爱好者来说,座位远远不够。 尽管音乐会在成都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去听音乐会时还是人满为患。

241.png

1947年,南虹艺专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蔡绍序 在暑袜街礼拜堂举办过 一场空前盛大的个人独唱 音乐会,小提琴家张季时、大提琴家丁孚祥把自己的学生组成一个百人弦乐团参加演出, 连过道和走廊都加满了座位,黑市票被炒到五块大洋。 蔡绍序演唱了拿手曲目《我的太阳》,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大提琴独奏《天鹅》《小提琴独奏小夜曲》,男女二重唱《茶花女饮酒歌》,都博得满堂掌声。 当百人弦乐团演奏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灯光骤灭,忽然停电,组织者却早有准备,在台上燃起一百多支蜡烛。 烛光摇曳,如群星闪烁。
      242.jpg

成都市暑袜街礼拜堂里,还响起过从西方学音乐回来的著名女高音郎毓秀的《蝴蝶夫人》咏叹调,《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咏叹调。她的花腔女高音婉转旖旎,令人心醉神迷。还有海星合唱团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也曾响彻“音乐厅”。

      来源: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