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陷"粉圈自嗨路人冷漠"困局 偶像养成已到末路?

次阅读 创建时间:2021-05-10    来源:网易娱乐

5月8日,原本应该霸占热搜的《青春有你3》总决赛被按下了停播键。

但有媒体发文称《青春有你3》决赛疑已经悄悄录制,有大批粉丝在当天凌晨聚集于录制地大厂外,为参加比赛的选手应援。

随后,又有八卦媒体曝光了这一届比赛中9位“成功出道”选手的排名以及男团名“ninever”。社交平台上也出现了一大批粉丝发文庆祝自家偶像“顺利出道成团”。

不久前就有网友爆料称该节目将照常录制,但节目组会采取“不公开无观众”的录播形式。

无论总决赛是否已经录制完毕,但这原本应该是9个男孩光荣“加冕”,正式踏入娱乐圈的日子,却因几天前恶劣的“打投倒奶”事件, 被推上了风头浪尖。

五一假期时,有网友爆料称个别粉丝团为了让偶像出道,大批量购买有投票资格的合作酸奶,雇佣十几个人“倒奶留盖”。视频中,一群受雇佣的大爷大妈坐在一个水沟旁,熟练地将酸奶打开,留下瓶盖后毫不犹豫地将酸奶倒入前面的水沟之中。 视频一经曝光,就迎来了多方人士的声讨。

随后,官媒新华社亲自发声 ,严厉批评“倒奶打投”这一恶劣的追星现象,4号晚,北京广播电视局处罚随之落地,发文要求《青春有你3》停播整改。

6日晚,被推上舆论风口的主办方爱奇艺为“倒奶视频”事件发长文道歉,表示将停止“成团之夜”的录制和直播,同时将慎重研究并调整节目规则。

节目的赞助商真果粒随后也发文道歉,表示愿意配合整改。

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网友愿意买账,因为大家都知道粉丝这样的“疯狂”行为与节目组的“资本运作”密不可分,即他们用特别制定的投票机制刺激粉丝花钱,利益最终流向的依然是平台跟广告商。

平台的“唯利是图”与粉丝的“盲目追星”已经与选秀的初衷相违背。

回溯国民选秀的历史,《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采用路人海选及自愿报名的方式,旨在为“璞玉”提供舞台,发掘出了像李宇春、吉克隽逸、周笔畅、华晨宇这些现在娱乐圈的中坚力量,在当时也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

但节目的程式化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呼声也慢慢降了下来,各大平台开始探索新的选秀方式。

这几年,《创造营》《青春有你》这类养成系偶像选秀开始兴起,而选秀的类型也从大众领域过渡到垂直领域,粉丝将看着自己的偶像“打怪升级”直到最后成团出道,这一过程也充分赋予了粉丝主动性,通过集资打投的方式,他们的话语权提升,参与感暴增;伴随着这一方式的火爆,娱乐圈中也掀起了新的选秀热潮。

从2018年选出蔡徐坤的《偶像练习生》算起,养成系选秀已经走到了第4个年头,粉圈自嗨,路人冷漠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选秀节目依然难以逃过观众审美疲劳的魔咒。

有人感慨国内选秀千篇一律,已经走到末路,急需新的选秀模式来刺激市场。那么未来的选秀模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网易娱乐采访了曾任《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制片的余某(化名),他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国内选秀远没有走到尽头,随时都有可能创造出爆炸性话题。”

去年,芒果TV独辟蹊径,开创了明星成团选秀《乘风破浪的姐姐》,引发了空前的关注,每期播出后都会占据好几个热搜,身为节目制片之一的余某,与我们分享了节目成功的经验,“《姐姐》第一季播出后收获这样的成绩其实是可预见的,因为它模式的创新性。从引起讨论到横空出世,除了设计赛制的导演们,参赛的姐姐跟观众他们谁都不知道这个节目会怎么玩,姐姐们只知道拼尽全力留下来,让观众看到了那种拼事业的干劲,这就是打动观众的原因。”

“偶像选秀发展市场仍很大,但是选手质量让人着急”

对于偶像选秀,余某认为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几个偶像系选秀的声量还是不错的,利路修、韩美娟、罗一舟等选手都具有充足的话题性,与韩国偶像培养的速度相比,中国偶像市场落后一大截,并且市场需求极大,有很多选秀新人通过节目的曝光都接到了知名品牌代言,商业价值很可观。”

相比于选秀的模式,余某更担心的是对于新人的培养,“我们国内的经纪公司在新人的培养和推荐方式显得很着急,没有经过系统的培养,实力非常有限,创新性也不足,选手们上了节目十分拘谨,不懂把握节奏,只能靠卖萌混过去。这和韩国那些磨练了5、6年,还会专门培养综艺感的新人都没法比。”

“现在新人更新迭代这么快,老板们并不注重所谓的艺人长线发展,而会用限定的方式想办法赚到那波快钱。而且现在各方资本都选择入局娱乐圈,资本运作比例上升,各类选秀节目的参赛者都是一些娱乐公司里有粉丝基础的练习生,或是已经出道又再次回炉重造的爱豆,并不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余某如是说。

“偶像选秀面向的本来就是特定领域的年轻人,会趋于常态”

余某没有参与《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的制作,相比第一季的盛大,第二季在传播量和讨论度方面明显呈下坡趋势,余某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的事情,“观众在第一季已经对姐姐的内容和赛制有了深度的追踪与了解,会觉得少了一点新鲜感,热情下降是正常的。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周期,做节目的人只会想着怎么把当下做到最好,不会考虑以后这个节目该怎么无限期延续下去。其实参加《姐姐2》的姐姐们目的也不单纯,大都是冲着翻红才来的,有事业心是可以理解的,这些观众其实都看在眼里。自然就不如第一季那么受追捧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在走下坡了,这是在沉淀自己的忠实观众。包括偶像选秀也一样,回顾这些年的选秀,基本都是在前一两季达到了热度的高峰,后续要么有实验性质的创新,要么有什么话题人物的加入,不然只会趋于常态,厚积薄发,积累留下一批忠实粉丝。”

“偶像选秀面向的本来就是年轻人,不用去满足所有人的喜好,现在观众因新鲜感而愿意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互联网这么发达,选择实在太多,一个练习生成团的节目与其想着法地讨好所有人,不如明确自己节目的受众,抓住粉丝们的心。”

未来选秀的特点:意想不到、 能共情、自带流量

对于未来选秀的新模式,余某表示各大平台其实一直有在努力探索,但一个选秀节目的策划量非常巨大,还得面对观众刁钻的眼光,试错机会实在太小,“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成熟女性的选秀节目《妈妈咪呀》,这个节目做得非常成功,已经常态化,今年已经到了第八季,虽然没有《姐姐》反响那么强烈,但是在特定的圈子里,它也是个口碑的存在。比起爆款,我们综艺人可能更青睐这种能细水长流的选秀。”

对于下一个选秀新爆款会是什么样的,余某很肯定地回答:”如果能让人想到,那早就被做出来了。”

一个选秀节目从被提出、说服领导证明可行性,再到经过圈内人的认可,然后克服种种困难呈现出来给观众检验,这个过程让余某这样长期工作在综艺一线的人也颤了颤,“这个新爆款一定是谁都想不到能这么做的,它不一定是一个全新的综艺,也有可能是老节目的新形式,但它的跨度一定非常大,起码得让一代人产生共鸣。参赛的选手也应该本身具有国民度或路人缘,能在前期就吸引到大量围观群众,形成讨论度。”


“我们起初的综艺常会借鉴韩国综艺,是因为他们做节目总是打破常规,让人感叹‘这都能做’,现在我们的综合实力起来了,他们也借鉴了我们的《姐姐》,说明我们的创造力也是充满可能性的。”

(文/陈先森、黄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