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破亿,这也是郎平和巩俐两个女人的《夺冠》

次阅读 创建时间:2020-09-30    来源:网易娱乐

528天,定档、更名、提档、撤档、再定档、再提档。

荧幕终于点亮,画幅展开,是2008年的奥运会。巩俐饰演的郎平坐在美国队的教练席上,远处则是黄渤饰演的陈忠和。

不息的扣球声中,中国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图景被缓缓打开。

郎平,不好演。

巩俐,同样难请。

而在交错的光影里,这两个女人的生命,出现了奇妙的重叠。

01.

八十年代之前,世界级的女排比赛,一向是日本队的天下。

那个年代长大的孩子,大约都对一部叫做《排球女将》的日剧印象深刻。而剧的拍摄背景,正值日本女排的全盛时期。

“东洋魔女”之强悍,使得日本从1977年开始便永久买断了世界杯排球赛的举办权。

而在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郎平从北京业余体校正式进入国家集训队。

三年后,她随队到日本参加世界杯。

自此,“铁榔头”一记又一记的狠扣,打破了“东洋魔女”的百冠传说。

“女排夺冠”的画面,很多影视剧都刻画过。无论是电视机的杂音与雪花。还是街头巷尾的沸腾与欢呼,都是中国人的群体记忆。

如何把一个已知的结局拍得扣人心弦呢?

陈可辛选择,把镜头聚焦到夺冠之前。

电影中,两条时间线并列前行。

从北京奥运会的时间线一直往前推——

1979年,福建男排运动员陈忠和抵达了福建漳州的一座训练馆。

那是个什么年份?

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出去了,但又不知道从哪落下。人们充满希望,又有些迷茫。

巨变之下,女排姑娘在孤独的训练馆中,永恒的、不知疲倦地,接、传、扣、吊。

剧中有一幕,是李现饰演的科研人员告诉女排教练,国外的训练有高科技,用电脑,有数据分析,早就把每个选手都算清楚。

而我们呢?电脑,中科院有一台,卡车都拉不过来。

教练什么都没说,转头就把拦网升高到男排比赛的高度。

“我们这样,计算机能算出来吗?”

“练。”

是比赛,也不止是比赛。

1979年,女排姑娘和时代,都在等一记属于自己的重扣。

而彭昱畅所饰演的陈忠和的出场,也让人同样惊喜。

1979年前,他是福建男排运动员。

1979年后,他的名字却伴随着中国女排不断出现。

从陪打教练,到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目睹了故事的所有跌宕起伏,带领女排夺回了那座阔别17年的奖杯。

在“中国女排”这场比赛上,他同样打了个漂亮的全场。

对于陈忠和,如果制胜一击是2004年的雅典夺冠,那么发球,则始于在1979年福建漳州那座漂浮着尘埃的体育馆。

02.

1984年,是极富戏剧性的一年。

这一年郎平24,与中国女排一同在洛杉矶奥运会决赛中以3-0击败美国女排,实现三连冠。

《激荡三十年》这本书曾这样评价这一年:当一个流派或国家正处于鼎盛的上升期,便会在某一年份集束式地诞生一批伟大的人物或公司,这大约就是历史的戏剧性。

在女排夺冠的同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莫言凭借《民间音乐》得到了破格参加考试的机会。考上大学后,他以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出了《红高粱》,讲述了“我奶奶”和“我爷爷”经营高粱酒坊的传奇故事。

然而,即便《红高粱》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当时也只是在文学圈引起了些微关注。

但让莫言没想到的是,这个充满着磅礴生命力的故事,吸引了刚刚崭露头角的张艺谋的注意力。

在莫言的回忆里,他“穿着破汗衫、剃着光头、手里提着一只鞋,说自己是张艺谋,看好了《红高粱》,想当导演。”

这两件事或许还毫无关系。但紧接着,一名祖籍山东的年轻女孩同样是破格被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录取——这是巩俐。

1986年,郎平退役,属于她的时代暂时画上了句号。而巩俐,则拿到了《红高粱》的主演剧本,骑着小毛驴走进了高密红彤彤的高粱地。

拍电影的时候条件艰苦,莫言带主演回自己家里吃饭。主演余占鳌的姜文端着盆子喝辣椒汤,回屋的时候一脚踢炸了一只装满开水的热水瓶。

莫言安慰姜文:“此大吉兆也,说明我们的片子要爆炸啊!”

《红高粱》上映,那年中国最火的两首歌,一首是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另一首,就是电影的主题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火红的年代,赤脚狂奔的人们。

两个相差五岁的女人,在同一条时间线上,以接力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肩负上传奇的使命,并未日后命运的相交埋下伏笔。

03.

此后近十年,郎平以排球教练的身份再次踏上职业巅峰,巩俐则连续出演了十几部高质量的作品,包括《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和《活着》。

而在此时的香港,张国荣、袁咏仪和刘嘉玲在一名导演的牵桥搭线下联合主演了《金枝玉叶》。

3000万的票房让这部剧名列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也让导演陈可辛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但在这位鬼才导演北上挖掘巩俐与郎平的共性之前,她们的人生提前在1995年已经出现了一个奇妙的交点

1995年,巩俐在拍完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后一个镜头后与张艺谋正式分手,郎平也与丈夫在美国离婚。

大女人们与爱情挥手告别,然后朝着更广阔的的职业舞台走去。

郎平在执教意大利球队五年后担任美国女排教练,这一选择,也造就了《夺冠》中第一幕的画面——她与陈忠和各自率领美国女排与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故人相逢。

而巩俐所主演的《风月》、《中国匣》等影片让她多次入围戛纳、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她们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引起过巨大的争议。

年轻人提起巩俐,不少都叫一声“巩皇”——

电影于她,就如排球于郎平,都是一球一球,实打实凿出来的成就。

而面对港片式微,陈可辛也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于北京建立工作室。经过《十月围城》、《武侠》和《中国合伙人》的一系列成功,陈可辛“接地气”的表达赢得了主流审美的认可,讲述几代女排人传奇经历的《夺冠》也提上了他的制作日程。

筹备初期,巩俐不接。

郎平啊,铁榔头,她也是在那个年代长大的,她觉得自己难担重担。

面对陈可辛的邀约,巩俐在做出“接”的决定前,拒绝了三次。

可真答应了这个角色后,她又到训练基地和比赛现场去学郎平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甚至把细节记在本子上。

拍摄的花絮一出——“趋于化境”。

网友说:我也分不清这是郎导,还是巩俐。

04.

《夺冠》这部片子,从拍摄起,就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

排球运动员,全用的专业选手;郎平的青年时代,则是找了她的女儿演。运动员的演技是问题,专业演员的球技也得解决。

片子的主题,是女排姑娘披荆斩棘。

拍摄和播出,同样也是披荆斩棘。这部剧,着笔的角度太多。写影评,不剧透,写什么?

不如写写巩俐和郎平,写万事万物早就注定,三十年后,命运相交。

两个在各自领域登上山巅的女人,惺惺相惜一回首。